學習目標:  
①理解行道樹——無私奉獻者的形象  
②感悟并珍視人生“第一次’’的經(jīng)驗。  
③揣摩形象化的語言。  
④了解以小見大和夾敘夾議的寫法。  
教學重點:  
①理解兩篇課文的深刻內(nèi)涵。  
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語言。  
課前準備  
①布置學生預習,就課文的主要內(nèi)容和自己感興趣的問題,列出思考題,準備討論、發(fā)言材料。  
②列舉自己最難忘的第一次經(jīng)歷,談談自己的感受。  
③教師設置精當?shù)乃伎碱}備案,以供學生參考。  
第一課時  
《行道樹》學習內(nèi)容:  
①理解行道樹的無私奉獻精神;  
②反復朗讀課文,體會形象化的語言。  
課文導入 :  
同學們,漢語是世界上最優(yōu)美的語言,它最豐富、最準確、最鮮明、最生動。在漢語的寶典里,有許多“言在此而意彼”的妙詞佳句,譬如,“牛,吃的是青草,擠出來的是牛奶”“大雪壓青松,青松挺且直”等。這些話表面好像在寫動植物,其實是有象征意義的。毛澤東有一首詞寫道:“風雨送春歸,飛雪迎春到。已是懸崖百丈冰,猶有花枝俏。俏也不爭春,只把春來報。待到山花爛漫時,她在叢中笑!蹦銈冎肋@首詞寫的是什么嗎?你們知道它的深刻含義嗎?今天,我們來學習張曉風的短文《行道樹》,看看馬路兩旁的行道樹有什么象征意義。  
朗讀課文  
1)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發(fā)音、停頓、重音、語調(diào)、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問題。  
2)學生根據(jù)自己課前的預習情況,表演自編的朗讀劇,加深學生對于課文內(nèi)容的理解。  
3)識記字詞  
整體感知  
①思考質(zhì)疑  
讓同學們獨立閱讀,調(diào)動自己的學習經(jīng)驗,歸納學習本課應重點掌握的知識點,提出疑難問題,做好記錄。  
②討論探究  
四人小組討論,交流發(fā)現(xiàn)的問題。比較淺顯的,組內(nèi)討論解決;集中疑難問題,準備課堂發(fā)言。  
③交流研討  
小組代表發(fā)言,提出問題。教師進行組織、引導和調(diào)控,將思考題逐漸集中到以下幾個方面:  
a.行道樹的形象體現(xiàn)了什么精神?  
b.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,并理解:神圣的事業(yè)是什么事業(yè)?為什么說神圣的事業(yè)總是痛苦的?行道樹的“深沉”主要表現(xiàn)在什么方面?  
[有關提示]神圣的事業(yè)必須以自我犧牲為代價。從個人利益角度講,這便是“痛苦”。痛苦的磨練使奉獻者具備了以苦為樂的品質(zhì),這便是“深沉”。  
c.怎樣理解“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”?  
研討賞析  
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疑難問題和值得深究的問題,進行討論。提出的問題盡量深刻一些。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的寫作目的,體會這篇課文的現(xiàn)實意義,進行人文教育。  
①作者從哪些方面刻畫了行道樹的形象?  
[提示]自我犧牲、奉獻人類、心系社會……  
②怎樣理解“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,這無疑是一種墮落”?  
③“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!北憩F(xiàn)了行道樹怎樣的思想感情?同時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(xiàn)狀?  
[有關提示]保護環(huán)境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。  
④為突出行道樹的形象,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現(xiàn)手法?  
[提示]采用了對比手法:  
a.與同類的優(yōu)越處境對比;  
b與人類的盲目和無知行為對比。  
⑤你認為哪些語言描寫最生動,最能突出行道樹的形象?試分析說明?  
讓學生體會形象化的語言。學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樣的,蕪雜的,教師要幫助學生突出重點,明確中心。  
拓展延伸  
鼓勵學生結合現(xiàn)實和自己的經(jīng)歷,談學習感受。  
①現(xiàn)實生活中有像行道樹一樣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嗎?怎樣看待他們的價值?  
②本文的現(xiàn)實意義是什么?  
③本文的中心是通過行道樹的自白表現(xiàn)出來的。但有人說像在發(fā)牢騷,你怎么看?  
提示:決非發(fā)牢騷,而是強烈的呼喚。呼喚更多的奉獻者為社會造福,為人類造福呼喚人們尊重奉獻者的辛勞,保護自己的生存環(huán)境。  
④學習了這篇課文,你受到哪些啟發(fā)?  
教師小結  
同學們,這節(jié)課我們通過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學習方式,進行了很好的討論和研究,對無私奉獻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。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,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。從任何意義上講,我們都應關注社會,關注人生,關注自然。讓我們像行道樹一樣,盡自己的微薄之力,點綴美好的社會,也使自己的人生在無私的奉獻中大放光彩。  
布置作業(yè)  
①完成“研討與練習’’相關作業(yè)  
基礎知識掌握不好的同學布置相關作業(yè)進行強化訓練  
②預習《第一次真好》。  
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二課時  
《第一次真好》學習目標:  
①認識人生第一次經(jīng)歷的重大意義,珍視第一次經(jīng)驗。  
②學習以小見大和詳略得當?shù)膶懛ā?nbsp; 
③了解選材的典型性。  
教學設計:  
課文導入  
“第一次”是多么另人難忘的經(jīng)歷啊!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紅柿的那個人嗎?你知道“第一個吃螃蟹”的重大意義嗎?第一次遠行、第一次脫險、第一次施舍、第一次求助……自從我們有意識以來,數(shù)不清的第一次,無一例外地給我們帶來莫大的新奇和刺激。但又有誰真正懂得“第一次”的奧妙呢?周素姍的《第一次真好》可以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。  
整體感知  
①集體朗讀  
感悟課文內(nèi)容。要求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情感和速度。  
②默讀課文  
獨立思考,出示問題組:  
a.“第一次真好”,好在哪里?  
b.課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?  
c.作者為什么選取這兩個“第一次”詳寫?  
d.課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點?好處是什么?  
e.有的“第一次”是有益的,有的是無益的。本文所說的“第一次”屬于哪一種?為什么?  
引導學生探究性閱讀,整體把握,篩選信息,猜想印證,形成解釋。  
研討探究 引導學生采用互動方式,合作交流,使問題逐漸明朗,最終明確;  
a.“第一次真好”指感覺真好:新鮮而刺激,使人回味無窮。  
b.“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,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。”  
c.作者從不同角度寫了兩件事:前者寫的是植物;后者寫的是動物。前者寫的是靜態(tài);后者寫的是動態(tài)。前者的感覺沒有變化:只是喜悅和新奇;后者的感覺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:先是驚喜,再是惡心,而后喜愛。這樣寫使人感到厚重,既表現(xiàn)作者的個性體驗,也能與讀者產(chǎn)生共鳴,有典型意義。  
(學生談不透,教師要予以引導、點撥。)  
d.詳略得當:詳寫的是看柚子樹和看孵小鳥兩件事。略寫的有六件事,均一筆帶過。詳寫是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;略寫部分是對詳寫部分的補充,旨在以小見大地表現(xiàn)“第一次真好”的普遍意義,同時,使文章內(nèi)容更加充實。  
e.本文寫的是有益的“第一次”。因為所舉的每一個事例,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發(fā)展,而且“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,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”。  
研讀賞析  
在整體感知課文內(nèi)容的基礎上,教師結合“研討與練習”,引導學生重點研讀與賞析作品的語言,以求達到對課文內(nèi)容更深刻的理解?勺寣W生提出最感興趣或有疑難的問題,供全體同學討論。  
出示問題組:  
①為什么說是“一幅秋日的風情畫”,而不說是“風景畫”、“風光畫”?  
②“雛形”與“具體而微”有什么區(qū)別?  
③“我喜愛他們又甚于那些老鳥”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?  
提示:表現(xiàn)作者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生命力的贊嘆。  
④找出課文中帶有議論性的句子,試分析它的作用。  
本題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逐漸了解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。  
體驗反思  
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(jīng)驗,解釋課文有關內(nèi)容,并從多角度提出問題,深化理解。  
①為什么第一次的經(jīng)驗不一定都愉快?感覺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嘗試嗎?  
提示:感覺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,也應當積極嘗試。如舍己為人等。  
②為什么說“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,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”?  
③回憶你難忘的第一次經(jīng)歷,談談它對你后來的發(fā)展產(chǎn)生了怎樣的影響?  
④什么樣的第一次不能嘗試?為什么?  
教師小結:  
同學們,現(xiàn)在我要告訴你們,據(jù)說西紅柿最早只是一種觀賞植物,沒人知道它可以吃,且營養(yǎng)豐富。我們應當感謝那個第一次吃西紅柿的人,他當時的勇氣決不亞于視死如歸。我猜想,他嘗試以后的感覺一定是新鮮而刺激的,是令人回味的。而他的那個第一次,竟使西紅柿成了我們餐桌上的佳品。  
同學們,我們要多多地嘗試有益的第一次,讓萬紫千紅的第一次,織成我們五彩斑斕的人生,給社會帶來進步。  
拓展鞏固:  
①完成“研討與練習”剩余部分。  
②習作:寫一篇題為《第一次,我忘不了你》的作文,談談學習本文的感受  
課后記:本課結合行道樹的無私奉獻精神,對學生進行人生觀、價值觀教育比較成功 
